最近在重温一本书,雪球上 @银行螺丝钉 写的《指数基金投资指南》,里边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挺有意思:
2015年1月,香港著名的何东花园以51亿港币成交,何爵士的这笔投资,从1923年的6.6万港币上涨到了2015年的51亿,总共升值了7.7万倍。
关于《指数基金投资指南》这本书,也推荐有一定投资经验和投资意识的同学看看,纯小白建议慢慢看,别轻易跟风。里边篇幅很有限,很多风险都是点到为止,自己领悟和看不透,很容易被割韭菜!
7.7万倍的投资收益率,是什么概念?
7.7万倍的投资收益率,讲出来相当的惊人。
可是,这事在最恐怖的复利效果面前,我们可以大概计算下来,实际上相当于复合年化收益率约13%。
如果把眼光和时间缩短到1年之间,13%的收益率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一般,感觉自己分分钟可以超越。
但值得牢记的是:这笔7.7万倍的投资,是我们把92年的总收益率平摊下来计算的,意味着每年13%,必须保证在未来92年的时间里,整个投资组合不能有回撤,不能有亏损,不能有大幅低于13%的收益率。
不要给自己盲目设定理财投资收益目标
当然,上边这个简单的例子,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,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。
主要的目的是要时刻提醒我自己,不要给自己盲目设定理财投资收益目标,不要动不动就想要翻倍翻倍。
之前整理过巴菲特的数据,他的复合年化收益率大约在21%~23%,也是极度恐怖的。
什么样的投资收益率目标比较合适?
当前中国的无风险或极低风险收益率大约在4%~5%之间,中国的GDP目前依然还维持在6%~7%之间。
所以,对于我来说,把整体资产的投资复合收益率的目标控制在5%~15%之间,也许算是比较理想,也是比较具备可操作性的,实现起来概率比较大。
适度的投资目标,会更舒服
给予自己适度的投资目标收益率,也可以让自己在投资的过程中,心态更好,进退自出,或许在一些好的周期里边或者资产里边,会有意外的收获,会有更多的惊喜!
当然,追求复合年化收益率5%~15%,并不是说就要求自己一定每年都要保持这个水平。
最重要的是,有助于要求自己对整个资产组合的投资风险控制,回撤控制,收益预期,都有更严格的限制和更清晰的满足点。
因此,依然还是要对自己说,保持中庸心态,保持平常心,不要给自己太多投资压力,不要盲目设定投资目标收益率。
在投资领域,一己之力是非常渺小的,多多学习,多多思考,更理性的投资,借助更多厉害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,绝大部分时间会让自己变得更好。